期刊简介

本刊前身《生理科学》”于1981年创刊,1984年为国内统一刊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1990年正式改名为“基础医学与临床”,为我国仅有的几份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杂志之一,由北京生理科学会主办。刊物自2005年起改为月刊。每期设专题综述(约请有关专家撰写本专题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并紧密结合临床)或医学论坛、学术论文及短文、最新技术与方法等栏目。另新设栏目有:协和CPC、协和内科大查房、临床园地、医学教育、短篇综述、新闻点击、科普沙龙。现为北京市优秀期刊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北京生理科学会

出版部门: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82-35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01-6325

邮发代号: 82-35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1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80.00

杂志荣誉 北京市优秀期刊(91)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北京生理科学会
  • 国际刊号:82-358
  • 国内刊号:1001-6325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北京市优秀期刊(91)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2003年第1期文章
  • IL-10对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及CD14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观察IL-10对肺泡巨噬细胞(AM)、清道夫受体(SR)、CD14表达的影响,探讨IL-10在内毒素血症时防止AM由免疫防御向炎症效应转变中的作用.分离培养小鼠AM,以不同剂量(0,0.01,0.1,1,10,100μg/L)IL-10刺激细胞16h或以100μg/LIL-10刺激细胞不同时间(0,2,4,6,8,12,16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方法观察SR、CD14表达变......

    作者:单佑安;秦文利;蒋建新;宁心;刘大维;朱佩芳;周继红 刊期: 2003- 01

  • 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肝细胞核核苷三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核被膜核苷三磷酸酶(nucleosidetriphosphatase,NTPase)为通过细胞核孔复合体转运mRNA的限速酶.本实验探讨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肝细胞核NTPase活性的影响.体外分离的大鼠肝细胞核与ET-1或AngⅡ单独或分别与ET-1的ETA受体拮抗剂JKC301、ETB受体拮抗剂BQ788或AngⅡ的AT1受体拮抗剂Losartan、AT2拮抗剂P......

    作者:李菊香;李载权;庞永正;唐朝枢;杜军保 刊期: 2003- 01

  • PKC-α反义核酸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及c-myc和c-fos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PKC-α反义核酸对CNE-2Z细胞增殖及c-myc、c-fos表达的影响,采用脂质体(LP)介导法,用0.01~1.00μmol/L各浓度PKC-α反义核酸(asODN)转染CNE-2Z;MTT法及软琼脂克隆形成法分别检测CNE-2Z生长指数(growthindex,GI)及其体外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PKC-α、及c-myc、c-fos的表达.结果表明:PKC-αasODN0.05~1......

    作者:祝葆华;黄培春;鲍波;陈锦 刊期: 2003- 01

  • 小鼠对HPV16L1-E7重组腺病毒和重组质粒的免疫应答

    对比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E7重组腺病毒(rAd5HPV16L1-E7)和重组质粒经不同途径免疫小鼠所产生的免疫效应.将rAd5HPV16L1-E7病毒在293细胞中扩增,并制备rAd5HPV16L1-E7重组质粒,分别以肌肉注射、滴鼻途径免疫小鼠,采用ELISA法测其血清IgG抗体水平;制备脾细胞悬液,加入到96孔无菌培养板中,分别加入rAd5HPV16L1-E7特异性蛋白和10%FCSR......

    作者:宋长芹;于修平;栾怡;卞继峰;赵蔚明;贾继辉;王津秋;阎淑芳 刊期: 2003- 01

  • 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RNA干涉

    RNA干涉(RNAinterference,RNAi)是1998年首次在秀丽线虫中发现并证明属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机制.它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成为si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广泛存在于从真菌到植物、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的各种生物中.本文介绍了基因沉默的机理、RNA干涉的分子机制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进展,RNA干涉在后基因组时代的基......

    作者:郭晓红;周忠孝 刊期: 2003- 01

  • 溶血磷脂酸的信号转导及其神经系统作用

    溶血磷脂酸是简单的磷脂,是一种细胞间的磷脂信使.它是在血栓形成初期,由于血小板被激活而产生、释放,它主要由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至少四种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生物学效应.LPA对正常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均有影响,LPA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部位出现早的信号分子之一.提示LPA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月春;刘国荣;张晖 刊期: 2003- 01

  • 磷脂信使与细胞凋亡

    近年来,磷脂类信号分子如磷脂酸、溶血磷脂酸、神经酰胺、神经鞘氨醇及1-磷酸-鞘氨醇等与其特异性的膜受体结合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及凋亡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根据靶细胞种类、磷脂分子剂量以及相关受体信号的不同其产生的生物效应各不相同.磷脂类信号分子与内皮分化基因(Edg)家族G蛋白耦联受体、MAPK/ERK、PI3K/Akt、JNK/SAPK等信号系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凋亡.磷脂酰丝氨酸暴......

    作者:于占彩;李振光;王远臣 刊期: 2003- 01

  • 肌醇磷脂介导缺血脑损伤信号传导作用的研究进展

    肌醇磷脂途径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在神经系统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性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在脑缺血发生后这一通路的生理性代偿机制及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杜鹏;王伟 刊期: 2003- 01

  • 溶血磷脂酸与缺血性(心)脑卒中

    近年的研究发现,溶血磷脂酸(LPA)等磷脂在心脑卒中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可能作为血栓形成前的一种释放物,预警血栓形成的可能发生.本文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预警及溶血磷脂酸的作用,特别是临床诊断中应用LPA所应注意的思考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黄世昌;伍期专 刊期: 2003- 01

  • 溶血磷脂酸与卵巢肿瘤

    溶血磷脂酸是一种具有细胞间信号传导作用的脂类小分子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卵巢癌患者的腹水中存在溶血磷脂酸,它可以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卵巢癌患者的血浆中具有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溶血磷脂酸,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Ca125.卵巢癌的细胞可分泌溶血磷脂酸,且细胞中存在溶血磷脂酸的自分泌环,它与肿瘤的发展、耐药及预后密切相关.这将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

    作者:郭红燕;韩劲松;伍期专 刊期: 200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