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前身《生理科学》”于1981年创刊,1984年为国内统一刊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1990年正式改名为“基础医学与临床”,为我国仅有的几份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杂志之一,由北京生理科学会主办。刊物自2005年起改为月刊。每期设专题综述(约请有关专家撰写本专题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并紧密结合临床)或医学论坛、学术论文及短文、最新技术与方法等栏目。另新设栏目有:协和CPC、协和内科大查房、临床园地、医学教育、短篇综述、新闻点击、科普沙龙。现为北京市优秀期刊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首页>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北京生理科学会
  • 国际刊号:82-358
  • 国内刊号:1001-6325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北京市优秀期刊(91)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2008年第02期

人造血增效因子C末端结构与其趋化活性的关系

罗丝;杨克恭;刘长征;邓艳春;苏林;孔燕;陈松森

关键词:人造血增效因子, C末端缺失变异体, 趋化活性
摘要:目的 研究人造血增效因子(hHSF)C末端结构与其趋化活性的关系.方法 用PCR方法合成编码3种hHSFC末端截短变异体DNA片段,分别重组到pET30a或pET42a中,并在E.coli B121(DE3)中进行表达.hHSF1-66和hHSF1-59用凝胶过滤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融合蛋白GST-hHSF1-5 3经亲和层析、肠激酶(EK)酶切和凝胶过滤法进行分离纯化.hHSF3种缺失变异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用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测定其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趋化活性.结果 测序证实合成的hHSF 1-66、hHSF1-59和hHSF1-53序列与设计一致,hHSF1-66/1-59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左右,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GST-hHSF1-53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3种目的蛋白纯度均达95%左右,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7206.0、6401.2和5697.3 D,均具有全长hHSF的免疫学活性.与全长hHSF相比,hHSF1-66(缺失3个氨基酸)对人PMN大趋化活性(CI)(50 nmol/L)没有明显差异,hHSF1-59(缺失10个氨基酸)和hHSF1-53(缺失16个氨基酸,a螺旋完全缺失)大趋化活性分别下降34.3%和70.5%.结论 hHSFC末端结构,特别是a螺旋结构对维持和稳定hHSF的空间构象起着重要作用.